时间: 2025-05-04 16: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3:56
“凡鄙”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凡”和“鄙”。字面意思上,“凡”通常指普通、一般,而“鄙”则有粗俗、低劣的含义。结合起来,“凡鄙”形容事物或人缺乏特色,平庸无奇,甚至有些低俗或不值得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凡鄙”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性格或行为,表达作者对其的不屑或批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带有贬义。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凡鄙”可能用来评价作品缺乏创新和深度。
同义词中,“平庸”强调缺乏特色,“粗俗”和“低俗”强调不文明或不雅,“俗气”则侧重于缺乏品味。反义词则强调高水准、独特性和品质。
“凡”和“鄙”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古代文献中,“凡”常用来表示普遍性,而“鄙”则有边远、低下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组合逐渐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凡鄙”,用来形容平庸和低劣。
在**传统文化中,崇尚高雅和卓越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因此,“凡鄙”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评价,反映了社会对于品质和品味的追求。
“凡鄙”这个词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可能让人联想到缺乏创意、重复和无趣的事物。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评价事物时更加挑剔和苛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凡鄙”来形容那些缺乏创新和个性的产品或行为,提醒自己在创作和选择时要追求独特性和品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凡鄙的尘世,寻找那一抹不凡的光芒。”
视觉上,“凡鄙”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重复的图案或色彩。听觉上,它可能与单调乏味的音乐或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凡鄙”可以对应词汇如“mediocre”或“commonplace”,它们都表达了平庸和缺乏特色的意思。
“凡鄙”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批评词汇,用来形容那些缺乏特色和品质的事物。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创作中追求卓越和独特性。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鄙】
(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鄙,五酂为鄙。 、 《周礼·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 《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县都之治。 、 《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以八卿治都鄙。 、 《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命司徒,循行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