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8:05
词汇“凡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凡音”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声音”或“普遍的声音”。其中,“凡”字有“所有”、“普遍”的意思,而“音”则指声音。
由于“凡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所有的声音,表达一种广泛或普遍的意境。
“凡音”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凡”和“音”两个常用汉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在中华文化中,声音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天籁之音”、“梵音”等。然而,“凡音”作为一个词汇,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较为模糊。
“凡音”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等,带来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情感反应。
由于“凡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凡音皆有韵,
自然谱成诗。
风吟叶舞曲,
心随声律驰。
结合自然风景的图片和自然声音的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凡音”的意境,如森林中的鸟鸣、溪流的水声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凡音”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all sounds”或“every sound”。
“凡音”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广泛声音意境的可能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
1.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