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5:22
“丰取刻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丰厚的获取和刻*的给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利益分配上不公平,只顾自己获取利益,而对他人或集体的利益给予极少或不公平。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判那些贪婪和不公正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自私的人或不公平的交易。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丰取刻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对不公平行为的批判——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公平”,因此“丰取刻与”这样的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这些原则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时。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公平和自私的行为。在思考和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对不公正行为的批判力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商业交易中的“丰取刻与”现象,比如某些商家在促销活动中看似给予优惠,实则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多利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万象皆有度,唯有人心难测深。丰取刻与非长久,公平正义始为真。”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堆积如山的财富前,而周围的人却衣衫褴褛。这样的视觉联想强化了“丰取刻与”的不公平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ing more than giving”,但“丰取刻与”这个成语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深度。
“丰取刻与”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批判社会中的不公正行为。
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千民。
1.
【丰】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引证】
《说文》-豐,豆之豐满者也。 、 《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3.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
4.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