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5:48
“断线鹞子”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俗语,它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表达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从字面上理解,“断线”指的是线断裂,“鹞子”则是指风筝。因此,“断线鹞子”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断了线的风筝。
由于“断线鹞子”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语境,比如儿童游戏、风筝制作或放飞风筝的活动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失去控制或自由飞翔的状态。
由于“断线鹞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断线”和“鹞子”这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临时表达。
在**文化中,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因此,“断线鹞子”可能在描述风筝文化时出现,象征着自由或失控的状态。
“断线鹞子”可能让人联想到童年放风筝的记忆,或是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
由于“断线鹞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社交圈子或爱好群体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风筝放飞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将“断线鹞子”比喻为失去方向的人生,如:
人生如风筝,有时成断线鹞子, 飘摇不定,寻找新的归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蓝天中飘荡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筝线断裂的声音,或是风筝在风中飘动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风筝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各异,但“断线鹞子”这个表达可能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断线鹞子”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理解世界。尽管它不常见,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
3.
【鹞】
雀鹰的俗称。古名“鹬子”、“笼脱”,今通称“鹞鹰”、鹞子 。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
【组词】
鹞坊、 鹞琴、 鹞雏
鹰科,鹞属各种鸟的通称
【组词】
白尾鹞、 鹊鹞、 白头鹞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