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5:19
“断缣零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断裂的细绢和破碎的玉石。这个成语比喻事物的残缺不全或珍贵物品的破碎。它通常用来形容文物、艺术品或重要文件的损坏,或者比喻美好事物的破灭。
在文学作品中,“断缣零璧”常用来形容历史的断裂或文化的失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文物保护等,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断缣零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珍贵物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损坏,也包括精神或文化层面的损失。
在**文化中,“断缣零璧”常与历史的沧桑、文化的传承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美好事物破灭的哀叹。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哀伤和遗憾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不可逆转和美好事物的脆弱。它提醒人们珍惜现在,保护文化遗产。
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那些断缣零璧的文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珍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断缣零璧映古墙,岁月无声诉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遗址中破碎文物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来增强这种历史沧桑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oken relics”或“shattered artifacts”,但它们没有“断缣零璧”那种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断缣零璧”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损坏,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哀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历史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
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缣】 (縑)。 双丝的细绢:~素。~缃。~帛。
3.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
4.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