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4:59
词汇“偏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偏”通常指偏向、不正或不平衡,而“舟”则指小船。因此,“偏舟”可以理解为偏向一侧的小船,或者是指位置不正的小船。
由于“偏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种特定的航行状态或象征某种不稳定的状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偏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偏”和“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偏舟”可能被用来象征生活中的不稳定或挑战,尤其是在描述个人经历或情感状态时。
由于“偏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偏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非常有限。
“偏舟”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更多地用于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象征性的描述。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