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8:42
“东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部分。这个区域位于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因此得名“东北”。
在不同的语境下,“东北”这个词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东北”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它是由“东”和“北”两个方位词组合而成,表示位于东和北方向的地区。在历史上,东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一直是战略要地和重要的经济区域。
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社会背景。例如,东北二人转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而东北人的豪爽和直率也是该地区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背景方面,东北地区经历了从重工业基地到经济转型的过程,这对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东北”,我可能会联想到寒冷的冬天、热情好客的人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对该地区的看法和表达,使我倾向于用积极和热情的词汇来描述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去过东北旅游,体验了那里的冰雪节和品尝了地道的东北菜。这些经历让我对“东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北”:
东北的雪,白得耀眼, 覆盖着大地,静谧而深远。 那里的人们,热情如火, 在寒冷中,温暖彼此的心窝。
提到“东北”,我可能会联想到雪景的图片和东北民歌的旋律,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共同构成了我对东北的印象。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东北”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通过对“东北”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区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东北”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