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5:52
“东冲西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东边冲撞,在西边突围。基本含义是指四处奔走,行动迅速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形容人或事物行动匆忙、没有条理或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东冲西突”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困境中四处奔走,寻求出路,如在战争或灾难场景中的人物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没有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战术中,可能用来描述无序的进攻或防守策略。
同义词:四处奔波、东奔西走、乱窜乱撞 反义词: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同义词“四处奔波”强调的是没有固定地点的忙碌,而“东冲西突”更强调行动的无序和匆忙。反义词则体现了有序和有计划的行动。
“东冲西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动作演变而来,形容士兵在战场上的无序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无序和匆忙的行为。
在**文化中,有序和计划性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东冲西突”往往带有贬义,暗示缺乏计划和效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没有条理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混乱和无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战场上的混乱场景,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东冲西突”的行为方式,更喜欢有计划和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我认为这种行为方式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减少压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东冲西突的世界里,我寻找着那一丝宁静的港湾。”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混乱中四处奔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战场上的嘈杂声或者是市场中的喧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ning around like a headless chicken”,形容人四处奔走,没有方向和目标。
“东冲西突”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有序和计划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无序行为的词汇,也是一个提醒我保持清晰目标和计划的工具。
他(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章,~,攻陷了以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的最后的堡垒。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冲】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突】
(会意。从穴,从犬。本义: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
狗从穴中突然而出。
【引证】
《说文》。徐锴系传:“犬匿于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汉书·刑法志》。注:“恶马也。”-是犹以鞿而御駻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