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59:42
“掀天扑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力量极大,能够撼动天地。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或**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能够引起极大的震动或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掀天扑地”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壮举或重大的影响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某事的后果非常严重。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重大历史或政治变革的影响。
同义词:惊天动地、震天撼地、翻天覆地 反义词:微不足道、无足轻重、不痛不痒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惊天动地”更侧重于形容**的惊人程度,而“掀天扑地”则更强调力量的强大和影响的深远。
“掀天扑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形象化表达方式,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强调事物的极端性质。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掀天扑地”常与英雄主义和壮举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于力量和影响力的崇拜。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变革的重大**或人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人物和**,如革命领袖、科学发明家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历史讲座中听到“掀天扑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变革,这让我对历史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触掀天扑地,字字如雷霆,句句似风暴,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巨大风暴或地震的画面,以此来体现“掀天扑地”的视觉联想。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雷鸣或爆炸声,强调其震撼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rth-shattering”或“world-changing”,它们都用来形容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或行为。
通过对“掀天扑地”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强调力量和影响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在表达重大**或壮举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做得来~,寨儿中鼎沸起。
1.
【掀】
(形声。从手,欣声。本义:举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掀,举出也。 、 《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掀公以出于淖。
【组词】
掀掀、 掀然、 掀擢、 掀拳裸袖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