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50:37
勇力:这个词由“勇”和“力”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勇敢的力量或勇气。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和力量。
“勇力”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左传》中有“勇力之士”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勇力”常与忠诚、正义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是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勇敢和坚强。
“勇力”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振奋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英雄形象和克服困难的场景,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户外探险中遇到了意外情况,那时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勇力来解决问题,最终成功脱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勇力”:
在风暴的中心,
勇力如炬,照亮前行的路。
每一次心跳,
都是对命运的挑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战士在战场上挥舞着剑,背景是壮丽的日出,这幅画可以很好地体现“勇力”的视觉联想。听觉上,激昂的战鼓声或英雄主题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勇力”可以对应为“bravery”或“courage”,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力量。
“勇力”是一个充满力量和积极情感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理解了勇气和力量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更加自信和有力。
1.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