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0: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0:19:48
取决:动词,意味着根据某种情况或条件来做出决定或选择。它强调决策过程中的依赖性和条件性。
“取决”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条件或情况来确定。在古代汉语中,“取决”常用于官方文书,表示根据法律或规定来做出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日常语言中。
在东方文化中,“取决”常与命运和机遇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人选择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在西方文化中,它更多地与个人责任和自由意志相关联。
“取决”这个词给人一种不确定性和期待感,因为它暗示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它让人联想到决策时的紧张和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面临一个重要的职业选择,最终的决定取决于我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个人兴趣的匹配度。
在诗歌中,“取决”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的轨迹,取决于夜的深邃,
心的方向,取决于梦的指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前的每条路都代表一个不同的选择,背景音乐可以是悬疑或期待感的旋律,增强决策时刻的紧张氛围。
在英语中,“取决”可以翻译为“depend on”或“hinge on”,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强调了决策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
“取决”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有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表达决策过程中的依赖性和条件性。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决】
(形声。从水,夬(guài)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河渠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 《说文》-决,行流也。 、 《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 、 《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 《孟子》-决之东方而东流。 、 《汉书·沟洫志》-治水有决河深川。 、 《韩非子·初见秦》-决水而灌之。 、 《史记·秦始皇纪赞》-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韩非子·五蠹》-鲧禹决渎。 、 、
【组词】
决江、 决汩、 决子军、 决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