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36
词汇“取受”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或者是某些文献中的特定表达。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取受”字面意思可能是“接受”或“收取”,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接受某种东西,如礼物、信息或服务。
由于“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专业领域或特定文献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接受行为。
由于“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取”和“受”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接受或收取的动作。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取受”可能被用来强调接受行为的正式性或重要性。
“取受”可能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特定的场合或情境。
由于“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取受了冬日的嘱托,
将温暖洒向大地,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由于“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取受”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特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沟通非常重要。尽管“取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展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