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14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明·宋濂《法海精舍记》:“远而龙荒蛮甸,弁韩巴■(↑棘↓乂)之人,莫不持芗膜拜。
明·宋濂《法海精舍记》:“远而~,弁韩巴之人,莫不持芗膜拜。”
1.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2. 【荒】 ——“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
3.
【蛮】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蛮,南蛮也。 、 《周礼·大司马》-蛮畿。 、 《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 《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 《书·禹贡》-三百里蛮。 、 《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 、 《国语·周语》-蛮夷要服。 、 杜甫《闷》-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组词】
蛮声哈剌、 蛮人、 蛮布、 蛮风、 蛮烟
4.
【甸】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引证】
《说文》。段注:“甸,王田也。”-甸,天子五百里地。 、 《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五百里甸服。 、 《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 、 《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甸服。
【组词】
甸地;甸邑;甸服、 甸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