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0:21
“孽障”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通常指因前世或前生的恶行所造成的障碍或困难。在**语境中,它指的是因前世业力所导致的现世障碍,是一种因果报应的体现。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某人因过去的错误行为而遭遇的困境或不幸。
“孽障”一词源自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泛指因过去错误行为而导致的困境。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常与信仰相关联,而在现代,它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比喻,形容个人因过去的行为而面临的后果。
在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孽障”这个词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在领域,也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解释个人的不幸或困境。
“孽障”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给人以沉重、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因果循环、无法逃避的命运,以及个人行为的长远影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因过去决策或行为而导致的困难,这时“孽障”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这种无法逃避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孽障难逃,花开花落,因果循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寺庙、僧侣和因果循环的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带有**色彩或冥想氛围的音乐,来增强“孽障”这个词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教和**教,也有类似的观念,如业力(Karma)和原罪(Original Sin),它们都涉及因过去行为而导致的后果。
“孽障”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术语,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比喻。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孽障”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孽】
(形声。从子,薛声。从子,与子孙有关。本义:庶出的,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萌旁出皆曰蘖,人之支子曰孽,其义略同。”-孽,庶子也。 、 《史记·商君书》-商君者,魏之庶孽公子也。 、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孤立之臣,庶出之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通达事理)。
【组词】
孽长子,孽子、 孽出、 孽孙、 孽庶
2.
【障】
(形声。从阜,章声。阜,土山。从阜,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阻塞,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障,隔也。 、 《通俗文》-蕃隔曰障。 、 《国语·周语》-陂障九泽。 、 《左传·昭公元年》。服注:“陂障其水也。”-障大泽。 、 《吕氏春秋》-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
【组词】
障翼、 障距、 障塞、 障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