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9:51
“形于颜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情感或内心状态通过面部表情或脸色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情绪或心理状态在外表上的直接反映,通常用来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无法掩饰的真实情感。
“形于颜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内敛”和“含蓄”,因此“形于颜色”这个成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情感表达的一种期待,即情感应该有所控制,不应过于外露。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表达的自由度增加,这个成语的使用也逐渐变得更加灵活。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对于真实情感的认可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真实情感时的自然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一位同事在听到一个意外的负面消息时,他的震惊和失望形于颜色,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春风拂面,喜悦形于颜色,
花儿绽放,无声却胜有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听到好消息时的面部表情,眼睛发亮,嘴角上扬,整个面部都洋溢着喜悦。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愉悦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ten all over one's face”,意指某人的情感或想法非常明显地表现在脸上。这个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很常见,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非言语沟通的共同重视。
通过对“形于颜色”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在表达和理解他人情感时更加敏感和细致。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情感的非言语表达方式,并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