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7:01
择优录取 的字面意思是从众多候选人中选择最优秀的人进行录取。基本含义是指在招生、招聘或其他选拔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条件,挑选出表现最出色、最符合要求的人选。
“择优录取”是由“择优”和“录取”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择优”意为选择优秀的,“录取”意为接受或录用。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教育和招聘领域。
在**,“择优录取”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竞争的理念。它强调通过公平的选拔机制,让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个词组给人以积极、公正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努力、竞争和成功,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学校通常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择优录取,确保招收的学生是最优秀的。
诗歌: 择优录取,是梦想的起点,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扬帆。 每一次选拔,都是新的挑战, 只为那最璀璨的星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学生在考场中认真答题的场景,或者招聘会上求职者紧张等待面试的情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考试铃声、面试官的提问声。
在英语中,“择优录取”可以对应为“selective admission”或“merit-based admission”。不同文化中,选拔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公平和质量。
“择优录取”是一个强调公平、质量和竞争的词汇。它在教育、招聘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现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组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选拔机制的本质。
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1.
【择】
挑拣,用于口语。
【引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组词】
择菜;择不开
2.
【优】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优,饶也。一曰倡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 、 《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 、 《国语·越语》-信谗喜优。 、 《国语·齐语》。注:“倡俳也。”-优笑在前。 、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 《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 《国语》-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
【组词】
优人杂剧、 优孤、 优唱、 优语、 优歌
3.
【录】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録,金色也。
4.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