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9:55
“活蹦乱跳”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或动物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像活着一样跳跃和奔跑,通常用来描述儿童或小动物的活泼状态。
“活蹦乱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活”、“蹦”、“乱”、“跳”四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动态的活泼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活泼好动常被视为健康和生命力的象征。这个词汇在描述儿童时,常带有正面的情感色彩,反映了社会对儿童活力和天性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活力和快乐。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侄子侄女的活泼状态,他们总是充满活力,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小鹿在林间活蹦乱跳,生命的旋律在绿叶间轻轻回响。”
想象一群孩子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这种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活蹦乱跳”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ll of life”或“energetic”,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活力和活泼的意味是相似的。
“活蹦乱跳”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生动和形象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动作,也传递了内在的活力和生命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我的小孩子,一个能讲能说,活蹦活跳的娃娃,死啦!
~的孩子人人都喜爱。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蹦】
双脚并拢跳。泛指跳跃;乱动
【组词】
蹦跶、 蹦跳
[方言]决裂
3.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4.
【跳】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跳,…一曰跃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特跳此者。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