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3:46
“心乱如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内心纷乱得像一团乱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情非常复杂,思绪纷繁,无法平静或清晰地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心乱如丝”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重大抉择或情感纠葛时的内心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某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困惑和不安。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的情绪反应。
“心乱如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内心状态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复杂情绪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内心的平静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心乱如丝”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对于内心纷乱状态的一种负面评价,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焦虑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的那种无助和困惑。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面对一个重要的职业决策时,我感到心乱如丝。那种复杂的情绪和思绪让我难以做出决定,最终我通过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逐渐理清了思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乱如丝,月光下的思绪,缠绕成无尽的迷宫。”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团纠缠的丝线,象征着心乱如丝的状态。听觉上,可能是一段缓慢而复杂的音乐,如巴赫的赋格,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ngled web of thoughts”或“a mind in turmoi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情感状态。
“心乱如丝”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复杂的情绪状态,也反映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绪。
临晚景,忆当时,愁心一动乱如丝。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