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1:43
东汉:东汉是**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也称为后汉,是继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由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东汉时期从公元25年持续到220年,标志着汉朝的延续,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东汉正式结束。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东汉常常被用来指代那个历史时期,如历史小说、诗歌或学术论文中提及东汉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东汉可能被简化为“汉朝后期”或“后汉”,用于历史话题的讨论。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汉学等领域,东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同义词:后汉、汉朝后期 反义词:西汉(东汉的前一时期)
词源:东汉一词来源于其相对于西汉的地理位置,西汉定都长安,而东汉定都洛阳,因此得名。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东汉的概念逐渐固定,成为学术研究和日常交流中的一个标准术语。
东汉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同时,道教和开始在传播。社会经济方面,东汉时期农业技术有所进步,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东汉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常常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等,以及那个时代的战争与动荡。
在历史学中,东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东汉历史的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可以将东汉的历史背景融入故事情节,通过虚构的人物和**,展现那个时代的特色和风貌。
东汉的历史场景可以通过古装剧、历史纪录片等形式呈现,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历史沉浸感。同时,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的音乐,也能唤起对东汉时期文化艺术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东汉”这一概念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类似历史时期,来探讨各自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影响。
东汉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对东汉的学*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文化自信。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汉】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引证】
《说文》-汉,汉水也。上流曰漾。 、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 、 、 《资治通鉴》-收众汉南。
【组词】
汉女、 汉津、 汉阴、 汉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