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42
“挦绵扯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扯动绵絮,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东拉西扯,没有中心,缺乏条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时的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文学作品中,“挦绵扯絮”常用来批评某人的文风或言谈方式,如在古代诗词评论中,批评某人诗作杂乱无章。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聊天时话题跳跃,缺乏重点。在专业领域,如写作指导或演讲培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要性。
同义词:东拉西扯、杂乱无章、语无伦次 反义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井井有条
“挦绵扯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纺织工艺的描述。在古代,纺织过程中需要将绵絮均匀地铺开,如果操作不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无序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讲究文章和言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因此,“挦绵扯絮”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表达清晰和逻辑严密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混乱和无序。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杂乱的棉絮堆,或者是无头绪的思绪。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说话或写作时缺乏条理,我可能会用“挦绵扯絮”来形容他们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言如挦绵扯絮飞,心似乱麻难理清。”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堆杂乱的棉絮;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mble on”或“talk in circles”,都表达了类似的缺乏条理和逻辑的意思。
“挦绵扯絮”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
恰便似粉妆成殿阁楼台,有如那挦绵扯絮随风洒。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1回:“那雪如~,乱舞梨花。”
1.
【挦】
拔;扯。
【引证】
《红楼梦》-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 、 《醒世姻缘传》-果然自己一把一把将那头发大绺挦将下来。
【组词】
挦剥、 挦毛;挦扯;挦鸡毛
引用、摘录或抄录(某人的文章或诗名)。
【引证】
《辍耕录》-古书东移西掇,挦补成章。
2.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
3.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4.
【絮】
(形声。从糸(mì),如声。本义:粗丝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絮,敝绵也。 、 《汉书·高帝纪》。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絮三斤。 、 明·刘基《卖柑者言》-剖其中,干若败絮。 、
【组词】
絮衣、 絮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