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2:38
含冤负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受冤屈,承受不公正的待遇”。其中,“含冤”指的是心中有冤屈而无法申诉,“负屈”则是指承受不公正的待遇或指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时,无法得到公正的解决或平反。
含冤负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含冤负屈常常与正义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讨论法律和道德问题时。
含冤负屈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公、冤屈和渴望正义的情感。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含冤负屈心未平, 夜深人静泪满襟。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束缚的人,眼中含泪,表情悲愤;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激昂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ronged and oppressed" 或 "unjustly treated",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的深度和情感上可能不如“含冤负屈”丰富。
含冤负屈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表达不公和冤屈的词汇,也是对正义和道德的一种呼唤。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说无休诉不尽的~情。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冤】
(会意。从兔,从冖(mì)。“冖”表示覆盖。兔子被覆盖住了,卷曲不能伸。或从冖,表示在房屋内。本义:屈缩;不舒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冤,屈也。从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 、 《广雅》-冤,曲也。 、 《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冤,屈也”-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组词】
冤曲、 冤伏、 冤延
3.
【负】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 、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 汉·贾谊《治安策》-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
4.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