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7:55
引磬(yǐn qì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仪式中。字面意思是指在法会或仪式中引导僧众敲击磬的动作或行为。磬是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仪式中,以引导僧侣的诵经和冥想。
在文化中,“引磬”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在法会中负责敲击磬的僧侣或仪式主持者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仪式的庄严和神圣。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与**相关的讨论中。
“引磬”一词源自传统,其使用和意义在文化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在不同地区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引磬”是仪式的一部分,象征着秩序和神圣。它不仅是一种物理行为,也是一种精神引导,帮助僧侣和信众集中精神,进入冥想状态。
对于徒来说,“引磬”可能带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因为它与仪式和精神修行紧密相关。对于非徒,这个词可能唤起对仪式的好奇或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与或观察**仪式,可能会直接体验到“引磬”的行为,感受到它带来的宁静和专注。
在诗歌中,可以将“引磬”用作一个象征,代表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引导:
晨曦中,引磬声起, 心灵随声,步入宁静。
想象一个安静的寺庙,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僧侣轻轻敲击磬,声音悠扬,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神圣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使用特定乐器引导仪式的行为,但具体词汇和仪式细节会有所不同。
“引磬”作为一个仪式中的特定行为,不仅是一个词汇,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仪式的内涵。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磬】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磬,乐石也。 、 《山海经·西山经》-小华之山多磬石。 、 《书·禹贡》-泗滨浮磬。 、 《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 、 《诗·商颂·那》-依我磬声。 、 《淮南子·泛论》-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宋·苏轼《石钟山记》-钟磬置于水中。 、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组词】
磬人、 磬工、 磬色、 磬师、 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