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0:03
词汇“乡”通常指的是乡村、农村,与“城”相对,指的是城市。而“乡”字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家乡、故乡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乡”字常常用来构成一些复合词,如“乡亲”、“乡土”、“乡愁”等,表达与乡村、家乡相关的情感和概念。
“乡”字面意思是指乡村、农村,也可以指家乡、故乡。
“乡”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最初的意思是人们聚居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逐渐演变为指代农村或家乡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乡”常常与乡土文化、家族观念和传统俗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乡”字常常带有一种温馨、怀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听到“乡”字,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乡村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与自然亲近的日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字:
乡愁如细雨,
润湿了心田。
故乡的炊烟,
飘过了岁月长河。
“乡”字让我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景象,如绿油油的稻田、悠扬的鸟鸣和袅袅的炊烟。
在英语中,“乡”可以对应为“countryside”或“village”,在表达上可能没有中文中那么丰富的情感色彩。
“乡”字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对“乡”字的学和使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与家乡、乡村相关的情感和思想。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隅】
(形声。从阜(fù),禺(yú)声。“阜”是土山,有土则可用于建筑,因而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山水弯曲边角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隅,陬也。 、 明·徐渭《缇芝赋》-既登览乎隅椒,复临泛乎汪洋。
【组词】
山隅;隅椒、 隅隈、 隅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