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20
“乡野”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乡村地区,与城市相对。它通常指那些自然环境丰富、人口密度较低、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和简单的地区。
“乡野”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居住地的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非城市的地区。
在**文化中,“乡野”常与田园诗、乡土文学等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理想。在社会背景中,乡野地区往往与农业、传统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乡野”一词常带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田野和悠闲的生活节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去乡野旅行的经历,那里的宁静和纯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野”:
乡野的风,轻拂过稻田,
带来了泥土的芬芳,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心灵在这里找到了安宁。
在英语中,“乡野”可以对应为“countryside”,在法语中为“campagne”,虽然具体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但都指代那些非城市的自然地区。
“乡野”一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乡野”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