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5:06
条理:指事物排列有序,逻辑清晰,能够系统地组织和表达思想或事物。
条理一词源于汉语,由“条”和“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条”指细长的东西,“理”指纹理或道理。合起来表示事物的排列和逻辑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条理逐渐被用来形容思维和表达的有序性。
在**文化中,条理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教育和工作中。强调条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各种文献和教育材料中,条理都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条理给人以秩序感和安全感,让人感到事物是可控的。在混乱或压力大的情况下,条理能够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整理文件和资料,条理清晰能够帮助我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诗歌: 条理如织,线线分明, 思维之网,捕捉真理。 字字珠玑,句句有序, 诗行间,逻辑之美。
视觉:想象一张精心绘制的思维导图,每个节点都清晰连接,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 听觉:想象一段有节奏的演讲,每个观点都清晰过渡,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述。
在英语中,“条理”可以对应为“order”或“logic”,在不同文化中,对条理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有序和逻辑性。
条理是语言表达和思维组织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在学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条理都能够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对条理的学*和应用,我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沟通和工作的效果。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