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3:58
词汇“沈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沈”可以有“沉没”、“深沉”等含义,而“凝”则有“凝结”、“凝聚”等含义。将两者结合,“沈凝”可能意味着某种深沉的凝聚或凝结状态。
由于“沈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沈”和“凝”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某种深沉的凝聚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沈凝”可能用来形容某种深沉的文化氛围或社会状态,如“这个古老的城市散发着一种沈凝的历史感”。
由于“沈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需要形容深沉氛围的场合,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沈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沈凝”是一个形容深沉、内敛、凝重状态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