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16
“浩歌”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宏大、壮丽的歌声或歌曲。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气势磅礴、情感深沉的音乐作品,或者是那些在特定场合下,为了表达强烈情感而唱出的歌曲。
在文学中,“浩歌”常被用来形容史诗般的诗歌或歌曲,如《楚辞》中的《九歌》。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浩歌”来形容一场音乐会或演唱会的震撼效果。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文学批评中,“浩歌”可能被用来分析作品的情感强度和艺术价值。
同义词:壮歌、雄歌、豪歌 反义词:小调、轻歌、细语
“浩歌”一词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浩”(宏大、广阔)和“歌”(歌曲)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宏大情感和气势的音乐作品。
在**文化中,“浩歌”常常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等主题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歌曲被称为“浩歌”,因为它们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
“浩歌”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激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为了表达民族精神和集体情感而创作的歌曲。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首被称为“浩歌”的歌曲,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浩歌”:
在夜的深渊,我唱起浩歌,
星辰为之颤抖,月光为之沉醉。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歌手站在山巅,背后是壮丽的日出,他唱出的歌声如同浩瀚的海洋,波澜壮阔。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交响乐,旋律宏大,情感深沉,如同“浩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ighty song”或“grand anthem”,它们也用来形容那些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浩歌”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学和音乐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1.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