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15
词汇“客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客赋”一词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客人所赋的诗文”。在古代文学中,“客赋”通常指的是客人在宴会或其他社交场合即兴创作的诗文。
在文学语境中,“客赋”常出现在描述古代文人雅集、宴会等场合的文献中。在口语或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学或文化时。
同义词:客诗、客文 反义词:主赋(如果存在的话,指的是主人或主办方创作的诗文)
“客赋”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的文人文化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文人雅集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客赋是这种活动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社交礼仪。
对于我来说,“客赋”这个词带有一种古典和优雅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和才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研究古代文学时遇到过“客赋”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社交文化。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客赋”:
月下清风徐来,
雅集客赋声声。
墨香飘溢夜空,
古韵今宵共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文人雅集的画面,文人们围坐一桌,其中一位正在挥毫泼墨,创作客赋。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或古琴曲,营造出古典雅致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指客人在特定场合即兴创作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
通过对“客赋”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社交文化和文学创作。虽然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赋,敛也。 、 《广雅》-赋,税也。 、 《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厥赋惟上上错。 、 《法言·问道》-七赋之所养。 、 《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而令贡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组词】
赋银、 赋粟、 赋里、 赋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