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1:39
波光粼粼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水面上波光闪烁的样子,通常用来描绘水面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点,给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感觉。字面意思是指水波上的光点像鱼鳞一样闪烁。
波光粼粼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波光”和“粼粼”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文化中,水常常被赋予宁静、和谐的象征意义。波光粼粼的描述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和欣赏。
波光粼粼给人以宁静、美丽和和谐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泊、宽广的海洋或是清晨的河流,带来一种平和与放松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波光粼粼可能让人回想起某个宁静的夏日午后,或是与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例如,一次湖边的野餐,或是海边的一次散步,都可能因为波光粼粼的景象而变得格外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波光粼粼映晚霞, 湖畔轻风送香花。 心随水波悠悠去, 梦回那片金色沙。
结合图片,波光粼粼的景象可以是一幅宁静的湖面照片,阳光在水面上反射出点点光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水波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远处鸟儿的鸣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arkling water”或“glittering waves”,虽然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视觉印象。
波光粼粼 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承载了人们对和谐与宁静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并激发我们对自然美的欣赏。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1.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3. 【粼】 1.流水清澈。2.月色清朗。
4. 【粼】 1.流水清澈。2.月色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