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3:37
“柱小倾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柱子虽然小,但倾斜的程度却很大。这个成语比喻事物虽小,但其影响或作用却很大。
在文学作品中,“柱小倾大”常用来形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或小人物,却能引起重大的变化或影响。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小事的重要性或小人物的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微观行为对宏观系统的影响。
“柱小倾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成语中常见的比喻和夸张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小事物大影响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强调“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很常见,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慎微”观念相契合。因此,“柱小倾大”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启发,让人意识到即使是微小的力量或行为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关注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柱小倾大”来提醒自己,不要忽视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它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柱小倾大,微光亦能照夜长,细流汇海,点滴成江。”
想象一根细小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巨大的结构,这种视觉形象让人联想到稳定与力量的对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细微的声音逐渐变大,最终形成强烈的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虽然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所不同。
“柱小倾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要小看任何小事,因为它们可能具有超出我们预期的影响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绠短绝泉。
1.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2.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3.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