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6:00
“八戒”一词在中文中有两个主要含义:
“八戒”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西游记》,其角色猪八戒的形象和名称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固定下来。在**中,“八戒”指的是八条戒律,这与猪八戒的形象有所区别。
在**文化中,猪八戒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角色,其形象和性格特点被广泛接受和讨论。他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人性中懒惰和贪吃一面的认识和批判。
“八戒”一词常常引起人们对《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联想,这个角色虽然有其缺点,但也有其可爱和幽默的一面,给人以轻松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八戒”来形容那些特别喜欢吃或懒惰的朋友,这种用法既幽默又形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八戒”:
八戒贪食梦,懒卧云端间。
笑看人间事,自在如神仙。
“八戒”的形象常常与肥胖、懒散的猪形象联系在一起,这种形象在视觉上给人以丰满和慵懒的感觉。在听觉上,提到“八戒”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和对话。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八戒”这一特定角色和含义的词汇,但类似的角色或概念,如懒惰和贪吃的形象,在各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八戒”一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使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文学角色,也是一个日常用语,反映了人们对某些人性特点的认识和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八戒”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