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4:54
“洗心回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洗内心,改变面貌。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某种重大变化或教训后,彻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洗心回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内心和外在形象改变的重视。在古代,人们认为内心的改变是外在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从内心到外在的全面转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洗心回面”体现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那些犯错或失败的人重新站起来,通过自我改变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重生和成长。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放弃,而是要勇敢地改变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经历了一次事业上的重大失败后,决定洗心回面,重新学*技能,最终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个成语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雨过后,洗心回面,
新的黎明,照亮前行的路。
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生命的篇章,重新书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海边,面对着朝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内心的净化。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轻快、充满希望的歌曲,来增强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 over a new leaf”,意思是指开始新的生活或做出改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改变和重生的概念。
“洗心回面”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通过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性。
[楚士]习其反复教诲,出于至诚,莫不洗心回面,誓不忍负。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