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9:10
“焚林而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焚烧树林以开辟田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为了短期利益而采取极端或破坏性的手段,忽视了长远的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环境破坏或资源枯竭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些企业或个人的短视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经济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问题。
同义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反义词:持之以恒、长远规划
“焚林而田”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焚林而田,偷取一时,非长久之计也。”这个成语自古代就用来批评短视行为,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焚林而田”这样的行为是被批评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这个成语的使用更加频繁,用以警示人们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和批评性的。它让人联想到破坏自然、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而不顾环境保护的情况,这种行为就可以用“焚林而田”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焚林而田,一时繁华,终是黄土一抔。”
想象一片被焚烧的森林,黑烟滚滚,火光冲天,这种场景给人带来的是破坏和绝望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forest to plant crops”,但没有一个特定的成语与之完全对应。
“焚林而田”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短视行为的危害,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以批评和警示那些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1.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