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5:04
词汇“燔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燔销”进行分析:
“燔销”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燔销”可以理解为通过焚烧使某物消失或消散,常用于描述祭祀活动中祭品的焚烧。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燔销”常用于描述祭祀场景,如《诗经》中就有“燔之炙之”的描述,意指焚烧祭品。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
“燔”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焚烧,后来引申为祭祀时的焚烧行为。“销”字古已有之,原意为熔化金属,后来引申为消散、消失。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通过“燔销”祭品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这种行为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
提到“燔销”,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祭祀的庄严场景,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在现代生活中,“燔销”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燔销”这个词汇来营造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例如:
想象一下古代祭祀的场景,焚烧祭品的火焰、烟雾升腾的景象,以及祭祀时的鼓声和吟唱,这些都是与“燔销”相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祭祀行为也有焚烧祭品的*俗,但使用的词汇和具体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燔销”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学*语言时,掌握这类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知识。
1.
【燔】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 、 《列子·黄帝》-藉芿燔林。 、 《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燔之于四通之衢。 、 《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 、 《庄子·盗跖》-抱木而燔死。 、 《史记·平津侯生父传》-燔其茏城。 、 《汉书·宣帝纪》-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 、 《汉书·儒林传》-燔诗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组词】
燔燎、 燔石、 燔刑、 燔燃、 燔销
2.
【销】
(形声。从金,肖声。本义:熔化金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销,铄金也。 、 《淮南子·泛论》-销车以斗七命。 、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 汉·贾谊《过秦论》-销锋镐。 、 《三国志·魏志》-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 、 《论衡·谈天》-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组词】
销冶、 销炼、 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