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8:34
焙火(bèi hu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对茶叶、咖啡豆等食品进行烘焙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加热来改变原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升其风味和香气。在茶叶加工中,焙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稳定茶叶的品质,并赋予茶叶独特的焦香。
焙火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焙”(加热)和“火”(火源)组成。在古代,茶叶的加工技术逐渐发展,焙火成为茶叶加工中的关键步骤,这一词汇也随之固定下来。
在**茶文化中,焙火被视为一种艺术,不同的焙火技术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茶叶风味。这种技术传承至今,成为茶艺师的重要技能之一。
焙火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成熟和专业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茶叶的香气、咖啡的浓郁,以及传统工艺的精细和深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茶馆体验过现场焙火的过程,那种火候的掌握和茶叶香气的逐渐释放,让我对这一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焙火的茶叶,在时间的火候中,我逐渐释放出内心的香气。”
想象一下,一个安静的茶室,火炉中跳动的火苗,茶叶在热气中翻滚,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元素共同构成了焙火的生动画面。
在英语中,焙火可以对应为“roasting”,但这个词汇更常用于描述咖啡豆的烘焙。在不同的茶文化中,焙火的技术和术语可能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风味。
通过对焙火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茶叶加工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丰富内涵。这一词汇不仅是技术性的,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对于理解和欣赏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焙】
微火烘烤。
【引证】
白居易《题施山人野居》-夜火焙茶香。
【组词】
焙炙、 焙火、 焙茶、 焙烘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