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2:58
底土: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土壤的最底层,即表土之下的土层。底土通常较为坚硬,含有较少的腐殖质,水分和养分含量较低,不适合植物生长。在农业和地质学中,底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影响着土壤的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在农业领域,底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在地质学中,底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地层的形成和演变。在建筑工程中,底土的稳定性是基础建设的关键因素。在文学作品中,底土可能象征着深层的基础或根本的问题。
同义词:下层土、基土 反义词:表土、上层土
底土一词源于汉语,由“底”和“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底”指的是物体的最下部分,而“土”则是指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底土常常与稳定、根基和持久性联系在一起。例如,在风水学中,底土的稳定性被认为对住宅的运势有重要影响。
底土给人以深沉、稳固和基础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深层的思考、根本的问题或是不可动摇的信念。
在个人经历中,底土可能与童年记忆中的家乡土地联系在一起,或是与某次深入田野的农业实践经历相关。
在诗歌中,底土可以被用来象征深层的情感或未被发掘的潜力:
在这片底土之下, 埋藏着岁月的秘密, 等待春风的唤醒。
底土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棕色的土壤、挖掘的声音或是泥土的气息。
在英语中,底土可以对应为“subsoil”,其用法和含义与汉语中的底土相似。
底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土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1.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