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1:45
“弄管调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调整乐器的弦,使其音调准确。基本含义是指调整乐器,使其发出正确的音调,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或者指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状态。
“弄管调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音乐的重视,特别是在宫廷和文人雅士中,音乐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细致准备和调整的场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因此“弄管调弦”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细节和完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艺术、商业还是日常生活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细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人。它也让人想到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弄管调弦”,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顺利进行。无论是准备会议材料,还是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我都会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和周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弄管调弦,琴声悠扬入夜。 细雨轻拂窗前,心随音律飘远。”
想象一个宁静的夜晚,一位音乐家在月光下调整他的乐器,每一次拨弦都发出清脆的音符,这样的场景不仅视觉上美丽,听觉上也给人以享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ne the instrument”,但它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没有“弄管调弦”那么丰富和深刻。
“弄管调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细节和完美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细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 【弄】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3.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
4.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