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24
手法: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在艺术、文学、电影、戏剧等领域中使用的技巧或方法,也可以指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方式或策略。
手法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处理事情的手部动作或方式”。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艺术和技巧领域。
在东方文化中,手法常常与“功夫”相联系,强调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磨炼来达到技艺的精湛。在西方文化中,手法可能更多地与创新和个性表达相关联。
手法这个词给我带来的联想是精巧和熟练,它让我想到那些能够巧妙解决问题或创造美丽作品的人。
在我的写作课上,老师经常强调使用不同的叙事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我尝试过使用倒叙和象征手法,发现它们确实能够提升文章的深度和趣味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法”:
在文字的画布上,我挥洒手法,
每一笔都是心灵的触碰,
象征与隐喻,编织成梦,
读者的心,随我手法而动。
手法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位画家在画布上挥洒颜料的场景,或者是音乐家在演奏时手指的灵活动作。
在英语中,“手法”可以对应为“technique”或“method”,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含义,即实现某项目的的具体方式或技巧。
手法是一个非常灵活和多面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手法,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创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