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0:2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0:23:27
词汇“徒罪”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如果“徒罪”是一个词汇,它可能指的是一种仅限于形式或名义上的罪行,即没有实际行为或后果的罪行。这种罪行可能更多是道德或法律上的形式,而非实质性的犯罪。
由于“徒罪”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确定。如果它是从其他语言借用的词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来确定其来源和演变。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中,形式上的罪行可能被视为轻微或不重要,而在其他文化中,即使是形式上的违规也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
“徒罪”可能引起人们对不公正和误解的同情,以及对法律和道德界限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人因为被错误地指控或误解而感到困扰,这种情况下,“徒罪”可以用来描述他们的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徒罪”来表达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例如:
在法律的阴影下,
徒罪如影随形,
无辜的心灵,
在误解中漂泊。
如果“徒罪”在其他语言中有对应词汇,可以比较其在不同法律体系和文化中的处理方式和看法。
尽管“徒罪”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法律和道德界限的窗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和法律的复杂性。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