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57:20
前身: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在成为当前形式之前的早期形态或组织。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指的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事物在发展或转变之前的原始状态或早期版本。
“前身”一词源自汉语,由“前”和“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身”常指身体或自身,而“前”则表示时间或空间上的先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任何事物的早期形态。
在社会文化中,“前身”常用于描述历史**或组织的起源,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在商业领域,了解一个品牌或公司的前身有助于分析其市场策略和品牌历史。
“前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怀旧和历史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了解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前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发展历程和当前状态。例如,了解一家餐厅的前身可能增加对其菜肴特色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前身”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变化,如“这棵老树,是森林的前身,见证了无数季节的更迭。”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个建筑或地点的前身和现在的对比,通过视觉展示时间的变迁。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歌的早期版本和现在的版本进行对比,展示音乐的演变。
在英语中,“predecessor”一词与“前身”有相似的含义,用于指代任何事物的前一个版本或早期形态。
“前身”这个词在理解和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我们连接过去和现在,还激发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前身”可以增强我们对事物发展脉络的理解和表达的深度。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