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5:02
惊心悼胆(jīng xīn dào dǎn)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非常害怕,以至于心神不宁,胆战心惊。其中,“惊心”指的是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感到恐惧;“悼胆”则是指胆怯、害怕到极点。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在面对极端恐怖或危险情况时的内心状态。在口语中,也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害怕或紧张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或作品的情感氛围。
该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端恐惧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恐惧和敬畏是常见的情感主题,尤其是在古代文学和民间故事中。惊心悼胆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危险的普遍恐惧心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黑暗、孤独和无助的情境。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恐怖电影、惊悚小说或真实生活中的恐怖经历的联想。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观看恐怖电影或经历某些紧张**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风声鹤唳, 惊心悼胆,梦回故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森林,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声,一个人影孤独地行走,四周的寂静和未知让人感到惊心悼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cared to death" 或 "terrified out of one's wit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极端恐惧感。
惊心悼胆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恐惧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紧张或害怕的情况。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情感描述的深度。
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褫】
(形声。从衣,虒(sī)声。本义:夺去衣服)。
同本义。
【引证】
《易·讼》-终朝三褫。 、 《雪赋》-念解佩而褫绅。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乃褫豪民衣自衣。
【组词】
褫衿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