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2:09
惊心骇瞩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惊心”和“骇瞩”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或景象非常惊人,使人感到震惊和恐惧。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情景或**极其惊人,足以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惊心骇瞩 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悲剧等场景,强调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一些突发的、令人震惊的。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些重大或发现。
同义词: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惊世骇俗 反义词:平淡无奇、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侧重点不同。例如,“触目惊心”更侧重于视觉上的冲击,而“惊心骇瞩”则更强调心理上的震撼。
惊心骇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惊心”和“骇瞩”在古代文献中均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用以形容极端的惊恐和震撼。
在文化中,惊心骇瞩 常与悲剧和灾难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不幸的深刻感受和反思。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注意某些潜在的危险或问题。
使用惊心骇瞩 这个词汇时,我通常会联想到一些极端的、令人不安的场景,如战争、灾难等。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我感到不安和忧虑。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观看了一部关于战争的纪录片,其中的残酷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惊心骇瞩 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惊心骇瞩的雷声, 撕裂了宁静的天空, 每一道闪电,都是心灵的颤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灾难的画面,充满了废墟和哀伤的面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雷鸣或爆炸声,带来强烈的震撼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eart-stopping" 或 "shocking",但这些词汇在表达的深度和情感强度上可能不如惊心骇瞩 那么强烈。
惊心骇瞩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极端的情感和场景。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或目所不睹,则忽而不戎,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骇】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骇,惊也。 、 《汉书·梅乘传》-马方骇,鼓而惊之。
【组词】
骇驷
4.
【瞩】
(形声。从目,属声。本义:注视,瞩目)。
同本义。
【引证】
《晋书·桓温传》-眺瞩中原。
【组词】
瞩盼、 瞩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