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22
南山可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南山的山体可以移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不可改变性或坚定不移的决心。它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南山可移,此案不可改也。” 意思是即使南山可以移动,这个案件的结果也不会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南山可移 常用来强调某种决定或事实的不可逆转性。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坚定不移的承诺或决心的赞赏。在法律或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判决或决定的不可更改性。
南山可移 源自《左传》,是古代中国法律文献中的一个比喻,用来强调法律判决的不可更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任何形式的坚定和不可改变。
在中国文化中,南山可移 体现了对坚定和不变的价值观的尊重。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稳定和持久性的重视,无论是在个人关系还是在社会和法律事务中。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和不可动摇的印象,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坚持和毅力的敬佩。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法律判决,以及那些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坚持不懈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南山可移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或者在爱情和友情中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承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南山可移,此情不渝, 岁月流转,爱意如初。
想象一座巍峨的南山,即使在风雨中也不动摇,这种视觉形象可以与南山可移 的坚定意义相联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的心跳声或稳定的鼓点,象征着不变的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et in stone" 或 "cast-iron guarantee",都用来形容不可改变的决定或承诺。
南山可移 是一个富有力量和稳定感的成语,它不仅在法律和专业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也在个人表达和文学创作中提供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终以为~,此案不动。
唐睿宗时,太平公主蛮横无礼,大肆侵吞百姓的财产。一次她的手下到农民家抢走碾石,农民告上雍州官府,司户李元纮判交还碾石。李的上司窦怀贞害怕得罪了太平公主,亲自要李元纮改判。李元纮气愤地告诉他南山可移、判不可动摇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可】
4.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