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3:58
南山铁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南山的铁案”,其中“南山”通常指的是**的一个地名,而“铁案”则是指已经定案且不可更改的案件。因此,“南山铁案”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已经确定、不可改变的事实或结论。
在文学作品中,“南山铁案”常用来形容某些历史**或人物评价,强调其不可逆转的性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某个决定或观点的不可动摇性。在法律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经过严格审理、证据确凿、无法翻案的案件。
同义词:铁案如山、定论、定局 反义词:悬案、未决、可争议
“南山铁案”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结合了**传统文化中对“南山”的象征意义(如长寿、稳固)和“铁案”的法律意义,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性的成语。
在**文化中,“南山”常被视为稳固和长寿的象征,因此“南山铁案”也带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意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于强调某些社会共识或法律判决的不可更改性。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坚定和不可动摇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历史的不可逆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个观点或决定被普遍接受且不可改变,我可能会用“南山铁案”来形容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如同南山铁案,永远镌刻在时间之上。”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坚固的山脉和铁链;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锤声和历史的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st in stone”或“set in stone”,意指某事已经确定,不可改变。
“南山铁案”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比喻,用来形容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或结论。它在法律、历史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汉语中的某些深刻概念。
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前之所断,不愧~,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铁】
(形声。从金,臷(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铁,黑金也。 、 《墨子·备穴》-铁锁长三丈。 、 《史记·货殖列传》-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
【组词】
铁冶、 铁山、 铁石、 铁锡、 铁砂、 铁炭、 铁皮、 铁精
4.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