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3:30
词汇“往至”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往”和“至”。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往至”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往至”字面意思是指从某地出发到达另一地的过程。其中,“往”表示向某个方向移动或前往,“至”表示到达某个地点或状态。结合起来,“往至”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
“往”和“至”都是古汉语词汇,历史悠久。在古代文献中,“往”常用于表示离开某地,“至”则表示到达某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词结合使用,形成了“往至”这一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往至”常与旅行、迁徙和探索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往至”给人一种积极向前的感觉,联想到旅行、冒险和成长。它激发了对新事物的期待和好奇心。
在个人生活中,“往至”可以用来描述一次旅行经历,如“我往至云南,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在诗歌中,“往至”可以用来营造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氛围:
往至远方,星辰指引,
心之所向,无畏前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旅行者穿越山川河流到达目的地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轻快的旅行主题音乐,增强“往至”的动感。
在英语中,“往至”可以对应为“go to”或“arrive at”,但“往至”更强调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往至”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动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移动,还蕴含了对未知的探索和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往至”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