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4:01
词汇“[尧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成语。因此,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寻找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尧老”可以理解为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尧的尊称,其中“尧”指的是尧帝,是古代五帝之一,以贤德和智慧著称;“老”在这里可能表示尊敬或年长之意。
在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尧老”可能出现在对尧帝的描述或赞颂中,强调其年高德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历史特定性。
“尧”源自古代的传说,是五帝之一,代表着古代的贤德和智慧。“老”在这里可能源自对年的尊称。这个词汇的组合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体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
在文化中,尧帝被视为理想的君主典范,他的治理被认为是无为而治、民风淳朴的象征。因此,“尧老”这个词汇可能在传统文化中被用来表达对贤德和智慧的尊崇。
提到“尧老”,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贤君、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等正面形象,带来一种尊敬和向往的情感。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但在学***古代历史和文化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概念和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尧老”融入到描述古代社会和谐、君主贤德的场景中,如:“在那遥远的尧老时代,人们心怀善意,共同编织着和谐的家园。”
提到“尧老”,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殿、服饰、礼仪等视觉元素,以及古代音乐、诗歌等听觉元素。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尧老”的词汇,但类似的尊称和历史人物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君主等。
“尧老”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1.
【尧】
(会意。从垚(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wù)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本义: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尧,高也。 、 《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曰若稽古帝尧。 、 《论衡·须颂》-尧亦美谥也。 、 《白虎通·号》-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 、 《风俗通·皇霸》-尧者,高也,饶也。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引证】
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长此戴尧天。 、 《红楼梦》-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皆应运而生者。
【组词】
堯、 尧天、 尧封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