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3:16
“来不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时间不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情。基本含义是表示由于时间紧迫或拖延,导致某项任务、活动或决策无法按时完成。
“来不及”由“来”和“不及”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来”表示到来,“不及”表示无法达到或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形成了表示时间不够的现代含义。
在文化中,“来不及”常常与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相关。社会强调“时间就是金钱”,因此“来不及”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着计划或行动的失败。
“来不及”常常引发焦虑和紧迫感。它让人联想到错过重要时刻的遗憾和失望,也可能激发人们更加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来不及”错过了一次重要的面试机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来不及”融入表达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时光匆匆,来不及细数
岁月的痕迹,悄然溜走
在英语中,“too late”或“not in time”可以对应“来不及”。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来不及”所表达的紧迫感和遗憾是普遍存在的。
“来不及”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传达了时间的紧迫性,还反映了人们对错过机会的遗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来不及”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时间管理和应对紧急情况。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