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7:23
“不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达到某个标准、水平或者程度。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未能满足预期或要求的状况。
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及”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不及”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和现代汉语中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不及”常常与教育评价体系相关联,特别是在考试和成绩评定中。它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能力和成就的期望和评价标准。
“不及”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挫败或不足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努力不足或未能达到目标的情景。
在个人经历中,“不及”可能与学*或工作中的失败经历相关。例如,某次考试未能及格,或者某项工作未能达到领导的期望。
在诗歌中,“不及”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遗憾:
春风不及你温柔, 夏雨不及你清凉。
“不及”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视觉形象,如考试不及格的红色分数,或者听觉上的沉默,如面对失败时的无声叹息。
在英语中,“不及”可以对应为“not up to”或“below”,例如“His performance was not up to standard”(他的表现不及标准)。
“不及”是一个在汉语中非常常用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描述客观事实,还常常带有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及”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