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6:31
权均力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权力和力量相等,齐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各方势力相当,没有哪一方明显占优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权均力齐 常用于描述政治斗争、军事对抗或商业竞争中各方势力的平衡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或军事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权均力齐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权力平衡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应用于其他需要平衡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权均力齐** 体现了这种追求平衡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权力斗争时。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定和平衡的感觉,但也暗示了一种潜在的紧张和不确定性。它让人联想到需要谨慎行事,因为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局势的颠覆。
在个人生活中,权均力齐 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平衡的场合,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或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寻求平等和公正。
在诗歌中,可以将权均力齐 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平衡美:
山川河流,权均力齐, 自然之美,和谐共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平衡石的画面,或者一首音乐作品中平衡的旋律和节奏,都能很好地体现权均力齐 的概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qual power" 或 "balance of power",但这些表达没有权均力齐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哲学意义。
权均力齐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平衡,也反映了文化和哲学上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表达复杂的平衡状态。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
3.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4.
【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齊,禾麦吐穗上平也。 、 《礼记·曲礼》-立如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