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2:40
坟冢:指埋葬死者的土堆或墓地,通常用于指代古代或大型墓葬。
坟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坟”指高起的土堆,“冢”指大型的墓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合并使用,特指大型或古老的墓葬。
在*文化中,坟冢与祖先崇拜、孝道观念紧密相关。清明节扫墓的俗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坟冢常带有一种沉重、庄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死亡、哀思和历史的沉淀。
在个人经历中,坟冢可能与家族的墓地相关,是家族历史和记忆的载体。
在诗歌中,坟冢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历史沧桑感:
古道旁,坟冢静立, 岁月无声,石碑斑驳。 风起时,落叶纷飞, 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沉寂。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tomb”或“grave”也指代墓地,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坟冢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语言学的意义,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认知。
1.
【坟】
(形声。从土,贲(bēn)声。本义:大防)。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丘》-坟,大防。 、 《尔雅释地》-坟莫大于河坟。 、 《诗·周南·汝坟》。传:“大防也。”-遵彼汝坟。
2.
【冢】
(形声。从宀(mì),豕(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冢,高坟也。 、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 、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 、 《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乃立冢土。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 清·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
【组词】
野冢、 疑冢、 冢人、 冢土、 冢田、 冢宅、 冢舍